“汪司長,能否談一談近來討論很多的物業稅問題?”在22日舉行的“中國經濟前景分析——2010年春季報告會”上,物業稅成為各界感興趣的話題。
但面對記者和專家的提問,剛結束演講的財政部綜合司副司長汪義達輕輕搖了搖頭,表情嚴肅地走下演講臺,一言不發。
面對愈加撲朔迷離的物業稅傳言,官方始終保持沉默。
官方保持沉默
22日上午,有媒體再次報道稱,物業稅在4個城市的試點已獲得國務院批準。其中重慶、深圳、北京三地將先期推出,而上海試點將延遲至世博會之后。
該報道還表示,物業稅試點原則上將采用累進制,即按照戶型從小到大累進增加稅收。持有戶型較小的住房的人相應繳納的稅收也較少,而大戶型商品房持有者將繳納較高額的稅收。
報道還稱,在四地試點后,物業稅將向全國范圍內推廣。這是自重慶傳出開征“特別房產消費稅”的消息以來,物業稅引發的又一波關注熱潮,此前上海也傳出將開展房產保有稅。
針對該消息,《每日經濟新聞》獲悉,北京市財政局的相關人士回應稱,尚未聽說過物業稅將在北京試點的消息。他表示,物業稅是一項非常復雜的系統工程,目前實施的時機并不成熟。
但該人士同時透露,目前北京市正在亦莊開發區進行物業稅空轉的試點。
深圳市稅務部門的一位工作人員也向《每日經濟新聞》表示對此事“不甚了解”。她分析,開展物業稅試點可能已在決策層達成共識,但要視本輪樓市調控調整的效果來決定該稅種是否出臺、何時出臺。
《每日經濟新聞》記者昨日多方了解到,近期相關部委確實曾就物業稅的開征問題進行討論,但該討論僅限于該部委內部,并未向各地傳達相關信息。該討論是否形成明確意見也不得而知。
截至記者發稿時,財政部和國稅總局始終沒有對此進行表態。
業內人士看空
“住房消費稅、住房保有稅等,只是地方的想法,可以提,但是開征都是要中央政府批準的,不可能隨便征稅。”在昨日的“中國經濟前景分析——2010年春季報告會”之后,國家稅務總局稅收科學研究所主任張培森向記者表示。
張培森曾多次參加物業稅的政策討論,他透露,物業稅的開征既沒有國務院層面的條例決定,也沒有在全國人大層面的立法,短期內可能很難出臺。
根據《每日經濟新聞》記者的采訪,多位業內人士表示,物業稅短期內不可能出臺。
中央財經大學稅務學院副院長劉桓向《每日經濟新聞》記者表示,中國的稅收立法權由中央統一掌握,并沒有下放給地方,因此地方試點能否獲批,一定要從國家整體的要求來考慮。
他認為,從實施效果看,已有的房產稅更具備可操作性。按照現有規定,依房產余值計征房產稅率為1.2%,依租金收入計征稅率為12%,個人住宅不在房產稅的征收范圍內。
劉桓建議,可以將房產稅調整為:對基本住宅免征,多套房及90平方米以上的大戶型不再免征。
DTZ戴德梁行華北區策略發展顧問部董事王晨向《每日經濟新聞》記者表示,由于操作程序十分復雜,且涉及土地產權等基本問題,物業稅很可能是中央進行房地產調控的“后一子”。
張培森認為,物業稅的開征還面臨著復雜的技術問題。“土地出讓金要不要并入物業稅?各地土地出讓的收入水平不同,中央返還時怎么分配?比例如何設定?物業稅收入是通過一般轉移支付進行,還是通過專項轉移支付進行?”他表示。
市場反應平淡
“難道我們又要被政策誤傷一次?”聽到深圳也是物業稅試點城市的傳聞,在深圳當公務員的姚小姐有些著急。
姚小姐今年在深圳前海地區買了一套面積超過90平方米的房子,她擔心物業稅開征后,90平方米以上的房子需要征收的稅額無法承受,“現在房貸的月供已經5000元了,還要供車,我們希望物業稅不要對第一套房開征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