國家統計局上周公布的一季度經濟數據顯示,今年前3個月,全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速度高達19.6%,不僅顯著高于危機前2008年一季度工業增速16.4%,也比2003年以來的季度工業增速峰值18.5%(2007年二、三季度)高出1.1個百分點,引發部分人士對于當前工業經濟是否已經過熱的擔憂。那么,對于當前工業經濟的高增長究竟應該如何看待?這有待于我們對統計數據進行認真細致的研究,對影響工業經濟走勢的諸多因素進行全面的分析。
當前工業高增長很大程度上仍屬于恢復性增長
眾所周知,去年年初是中國經濟低迷的時期,1-2月全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僅增長3.8%,比危機前的2008年同期增速15.4%大幅下跌了11.6個百分點,是自1991年以來工業生產月度增長的低水平,用“冰點”來形容似不為過。2009年3月,工業經濟呈現啟穩回暖跡象,當月工業增加值增長速度環比上升了4.5個百分點至8.3%,但1-3月累計增速仍只有5.1%,是自1991年以來工業生產季度增長的低水平。在這樣的階段性歷史低點基礎上的高增長,應該說仍屬于恢復性增長的性質。據有關統計專家測算,當前工業增速中,大約有7.5個百分點是受2009年一季度低基數影響而“虛增”的。換句話說,如果我們用12%這樣一個正常年份并不很高的增長速度,來替換2009年一季度5.1%的超低增速去計算的話,那么我們得到的今年一季度的增速就不會是19.6%,而是12.2%。翻一翻中國經濟增長的歷史數據就知道,12%左右這樣一個工業增速,通常對應的GDP增速為9%左右,無論如何也沒有理由被定性為“過熱”。
當前工業高增長是多種因素合成的結果
雖然去年的低基數對當前的工業速度影響較大,但是也應該看到,當前的工業高增長是多種有利因素合成的結果。
首先是各項保增長政策效應的逐步積累和釋放,使整個工業鏈條在鋼材、水泥、汽車、家電等主導產業的帶動下恢復了生機,工業經濟整體步入了穩步回升的良性循環軌道,形成增速逐月加快的趨勢;其次是隨著宏觀經濟的向好發展,市場回暖伴隨通脹預期逐漸增強,商業企業大膽回補庫存,部分漲價趨勢明顯的商品甚至超額庫存,對工業生產形成了強勁拉動,而隨著大宗商品的國際價格一路走高,下游工業企業原材料庫存回補需求亦很強烈,對上游工業生產又形成了強勁拉動;再其次是外需的逐步恢復對工業生產形成了新的拉動力,特別是今年前3個月,工業企業出口交貨值大幅增長高達25%以上。這些都是導致當前工業經濟高增長的因素。
下一步影響工業增長的多空因素并存
展望未來幾個月,應該說影響工業增長的多空因素并存。
一方面,由于去年3月形成了中國經濟“v”型反轉的拐點,因此4月以后“低基數”的影響將會逐月明顯減弱。此外,隨著4萬億元投資政策效應的逐漸衰減和對房地產投資的強力調控,投資增速將不可避免地出現回落。今年一季度,城鎮固定資產投資增長26.4%,比去年同期回落2.2個百分點;農村固定資產投資增長21.0%,回落8.4個百分點。事實上,這種趨勢在去年四季度已經顯露:2009年1-10月城鎮固定資產投資增長33.1%,1-11月增長32.1%,比1-10月降低1個百分點,1-12月增長30.5%,比1-11月又降低1.6個百分點。如果考慮到投資價格正逐步走高的趨勢,投資增速回落的幅度實際上更大。投資增速回落將使得與之相關的工業生產高增長態勢有所降溫;而產能過剩也將抑制部分行業的生產增長速度;此外,用工和原材料、燃料動力價格的上漲無疑將抬高企業生產成本,對生產的擴張產生抑制作用。
另一方面,通脹預期逐漸增強似乎已不可避免,價格的上漲有可能是一個長期的過程,漲價刺激將使企業本能地擴張生產;隨著世界第一大經濟體美國經濟的持續好轉,加之金磚四國經濟增長強勁,世界經濟出現雙底衰退的可能性幾乎可以被排除,外需持續回暖值得期待,這將對開始轉向內需的工業生產形成持續的第二推動力;此外,雖然保增長政策措施在投資方面的效應會逐步減弱,但在鼓勵消費方面的作用會更加擴大,從而對消費類工業品生產增長形成持續的支撐力;而由于前期投資高增長,對投資項目建成后的相關工業品生產形成新的需求拉動,如鐵路投資高增長形成后期對機車車輛需求的大幅上升,大量房地產項目竣工對建筑裝飾材料、家具等相關工業品形成強勁需求,這些高投資的后續拉動作用將在未來幾個月持續發展,體現為這些產品生產的高速增長。上述這些因素都將支持工業生產繼續快速增長。